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米乐官网 > 培养方案 > 正文

商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4-12-03    点击:

米乐(中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学科特色,在校有关办法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概况、学科优势与特色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站在学科前沿,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决策理论与技术、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供应链管理、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创新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工程管理等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本专业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本专业以院士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总体研究水平高,处于全国前列。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理论研究有一定深度,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特别是在有色工业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本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博士生培养质量高。

二、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包括:1)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研究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2)具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3)对社会经济中的管理现实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提炼成管理的科学问题,进行理论升华与创新;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管理科学及决策理论与方法

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

2.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理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它是以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各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中的科学决策,以及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领域是系统分析与建模、综合集成、仿真、复杂管理系统维护等。

3.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有效、经济、安全和协调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达到系统在效率、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目标,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2)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数学规划、排队理论、库存理论、系统仿真、系统评价、马尔科夫决策、应急管理等;(3)生产运作与服务管理:各种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服务管理、项目管理;(4)人因工程:生理工效学、心理工效学和组织工效学等;(5)质量管理与可靠性;(6)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是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现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评价、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技术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并解决各类组织中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2)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3)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4)组织中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信息系统外包等。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

5.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系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的学科。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问题,并为决策者选择方案提供定量依据。具体内容:(1)工程投融资决策与评价方法,(2)工程统筹规划理论与方法,(3)工程项目治理及分包管理,(4)工程招标控制理论与方法,(5)工程的风险与安全管理,(6)工程集成控制技术,(7)工程环境与生态技术,(8)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研究领域工程资源统筹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工程投融资和工程技术管理等。

6.服务科学与工程

服务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服务系统设计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一门学科。侧重研究现代服务管理系统理论、服务创新设计、服务需求管理、响应能力管理、运作管理的支持技术与应用等。具体研究内容:信息不对称服务优化技术、服务关系、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外包、服务信息共享、服务绩效、服务预测与评估、服务效果及风险等。研究领域:金融工程、交通运输服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信息工程等。

7.社会管理工程

社会管理工程是协调各行为主体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性学科。主要围绕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风险分析与预测、决策和评估、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为不同行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领域:事故管理、环境及卫生管理、减灾防灾预案、危机管理等。

8.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

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是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或观察等定量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的深度访谈或文献追踪等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组织生产和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1)按研究层级来分,可以研究组织个体层面(如人体动机),群体层面(如群体动力学),组织层面(如组织文化与变革);(2)按研究对象来分,主要是根据组织管理研究的对象特征来区分,如组织中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组织中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组织外部客户(如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等;(3)按研究领域来分,主要是看其研究主要侧重的领域,如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营销过程中营销对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领导过程中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等。

9、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实现买卖双方进行的各种商贸、交易、信息服务和金融等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利用设计科学、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种商务活动及其相关综合服务活动实现的支撑平台技术和商务模式规律。研究领域可以分为:电子商务战略与模式创新、数字经济、电子市场、网络信誉机制、协作商务、移动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开发与管理等。

10、科技与创新管理

科技与创新管理涉及技术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整个创新过程链的管理。它涉及从创意产生、研究、开发到技术/发明的商业化整个创新过程。创新活动不仅包括技术活动,研发活动,而且也包括与这些活动相关的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以及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它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学、技术战略、集成创新项目管理等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从国家技术系统宏观管理、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战略到企业技术与创新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等需求出发,研究领域: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创新网络等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式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联盟、技术产业政策、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联盟、创新战略、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

11.金融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衍生金融工具或金融创新工具的论证、开发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度量预警与控制,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等。

12.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

主要研究内容:两型社会与生态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两型社会建设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的模拟与仿真,两型产业政策与实践,环境保护的经济管理决策与规划、环境成本与效益评估、公共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生态环境的价值计量与分析、环保产业政策与实践等。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要求

1.实行弹性学制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6年(直博生学制为4-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20周,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13学分以上。在导师指导下,允许跨学科选修课程。博士生课程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允许博士生分三阶段完成学业。

2.培养方式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博士生入学以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一式三份,经导师签字、系主任审查、主管院长批准后,分别存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本人。执行过程中确需更改,应在有关项目执行前一个月按原批准手续办理更改手续,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3)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与课程

1.学分

实行学分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13学分以上的总学分。跨一级学科(非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加修所考取学科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基础课4门以上。

2.课程设置

在借鉴若干个国内外领先学科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遵循开设理论水平高、内容前沿、覆盖面宽广、符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课程原则,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0101011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4

2.0

必修2学分

专业

学位课

120101201

120101303

120101500

管理研究方法论

管理决策方法

经济管理前沿专题

16

16

32

4

4

8

1.0

1.0

2.0

必修4学分

培养

环节

000001801

000001802

000001803

000001804

000001806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形势与政策

博士生资格考试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社会实践

2.0

2.0

1.0

1.0

1.0

秋、春

秋、春

秋、春

秋、春

必修7学分

120111202

020211203

020211205

120111205

高级管理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

经济博弈论

高级运筹学

32

32

32

32

8

8

8

8

2.0

2.0

2.0

2.0

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研究生必修4门

3.课程免修

(1)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达到《中南大学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免修免试的规定》要求者,凭考试成绩单原件申请免修免试。研究生在学期间连续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和二级单位主管院长审核,凭护照签证原件和复印件到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办理免修免试留学国外语。

(2)对于研究生在国外留学期间所修的专业课程,由本人提供学习成绩证明原件和课程考试有关资料,由所在二级培养单位主管院长审核并认定为对应培养方案内的相应课程,到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登记成绩。

4.形势与政策

全日制博士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为2学年,考核合格计2学分,才准予答辩。

5.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应参加2年以上的学习研讨,参加学术研讨次数不少于25次。每次研讨均要有书面报告作为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博士生学术研讨的组织和考核由导师和学院共同负责。

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听取2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每学年在学院范围内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六、社会实践

管理学应届毕业生考取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必修环节。博士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可以是讲授课程部分内容、协助指导硕士生、带实习、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时为50学时,博士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由学生所在系安排和考核。

七、学年考核与筛选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对博士研究生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资格考试

博士研究生在作选题报告考评之前必须进行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资格考试在第二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期进行。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下旬。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的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本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6)基础和专业外语水平。

资格考试由学院组织成立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担任负责人。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部分由学院统一组织命题,含专业基础类试题和研究方向类试题。外语是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可补考一次;补考须随同下次由学院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进行,不另行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其学籍。

九、选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选题报告考评在第三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期进行。选题报告考评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下旬进行。

选题报告由学院或导师所在系组织专门考评小组进行考评,考评小组一般由五名以上有高级职称或在课题相关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教师组成,其中除博士生导师本人外,必须有已指导过博士生的教授参加,并且尽可能占较高比例。博士生应向考评小组作全面选题报告,考评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后,填写具体评审意见。

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补作开题报告一次,并须随同下次由学院或系统一组织的选题报告评估进行,不另行安排。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应终止其学籍。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学位论文进展与考核

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由学院布置,分系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

1、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SSCI、A&HCI检索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构成学位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论文3篇,其中要求1篇论文在前3级上发表;或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见下表)。以上发表的论文应以米乐(中国)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2、标准

级别

刊物或论文类型

评分标准

第1级

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

8分

第2级

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

5分

第3级

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文学评论,已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SCI、SSCI全文检索,中南大学定的权威期刊

4分

第4级

A类

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管理评论、南开管理评论、公共管理学报、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求是、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书评不算)、情报学报、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国际贸易问题、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已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EI检索,中南大学定的一级期刊

3分

B类

预测、运筹与管理、数理统计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已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被EI全文检索

3分

第5级

其他CSSCI、CSCD期刊论文

2分

十二、博士生论文评审、答辩资格审查与答辩

l、博士生在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及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核认可,并在博士生导师所在系或跨系作学术汇报(预答辩)后,提交学位论文3份进行院内评审。学位分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院内论文的评审情况、导师推荐和导师所在系审查意见,进行学位论文校外送审资格审查。

2、博士学位论文校外专家评议,由校学位办统一办理。寄送份数为3份,回收的同行评议为3份。同行评议意见返回数中均认为达到博士论文水平要求的,方能组织答辩。

3、博士学位论文校外通讯评议通过后,方可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领取答辩材料,组织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5或7人,均应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应超过半数,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且至少应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指导教师除外)。

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会议记录、整理论文答辩材料等工作。研究生本人不得参与组织接待工作,更不得探询与答辩有关的问题。

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答辩。

5、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可由导师与所在系主任协商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向各受聘者正式发出聘书,组织论文答辩。

6、博士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并作出决议,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以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晓红、邓 超、冯正强、龚艳萍、韩庆兰、洪开荣、胡振华、黄健柏、刘咏梅、罗新星、饶育蕾、任胜钢、肖序、熊勇清、游达明、岳意定、张颖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201工商管理

一、学科专业(领域)概况、优势与特色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该学科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的学科。具体地说,工商管理学科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各项管理决策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旨在获得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规律和管理方法。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培养各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瞄准国家重大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领域。已形成了包括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公司财务与会计、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项目评介与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等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培养了一批杰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承担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具备坚实、深厚和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管理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方法,熟悉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和理论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术视野宽阔,学风严谨求实,适应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具体要求:

(1)能够熟练查询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英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掌握本学科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研究方法,熟知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

(2)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研究课题的选题,承担并独立完成相关科研项目;创新性地提出新的正确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

(3)掌握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法,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硕层次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专业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水平。

(5)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并在本专业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会计学。会计学是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基本职能,收集、整理、披露和分析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从而有效反映、监督与控制其经济活动的管理学科。其目的是管理经济实体的财产和各项经济业务并参与经济决策,同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现代会计主要包括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三大分支;企业会计又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以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企业管理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定性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现代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相互间关系,探讨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生存条件等,揭示企业成长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企业管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企业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战略决策与管理、企业制度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创业和企业成长等综合分析,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和综合管理机制,为培养企业管理综合性高级人才提供一般基础。

3. 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是一门技术管理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学科。它以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面涉及技术活动的管理和决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企业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企业、地区、产业和国家等层面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等。

4.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是以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旅游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旅游管理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综合性比较强。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旅游经济、旅游与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会展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5.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数理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的财务绩效、财务政策、财务战略和财务安全的学科。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融资约束与融资政策、资本结构、利润分配、营运资本管理、投资项目评价、风险管理、兼并与收购、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行为财务等。

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的群体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及人的群体的组合效率及效果、促进企业发展的应用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才规划与战略、职位分析与设计、能力建模与选任、职业发展与培训、薪酬激励与福利、绩效考核与评估、劳动关系与安全、国际策略与配置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研究,形成吸引、保留与发展核心员工的有效策略与组织竞争优势,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工资与薪酬、人员激励、人力资源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7.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面向市场、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市场营销理念、机制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市场营销主要研究现代市场营销导向、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市场营销战略与计划、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产品开发与决策、定价理论与方法、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整合营销沟通、市场营销绩效评价,以及营销领域的新发展。市场营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和创建品牌资产等方面。

8.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以投资项目、投资效益为研究对象、探讨投资规律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投资管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定性与定量的金融分析工具,对金融市场上的证券(如股票、债券等)和资产(如房地产等)进行估值并管理,从而帮助投资者达到特定投资目标的学科。投资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证券的定价、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基金与风险资本、金融市场中介机构等。

9.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项目管理机制和效益的应用性学科。项目管理探索如何通过建立柔性化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领导、协调与控制,使项目全过程的资源配置与使用得到优化,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管理研究领域涉及建设工程、产品复杂系统、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等领域,同时也包括具有明确目标的临时性和特殊性的大型经济活动。项目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项目组织治理、项目风险管理、企业化项目管理、项目信息化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复杂系统项目管理、研发项目及软件项目管理等。

10.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以公司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发展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保证公司健康有序地成长的应用性学科。公司治理重点探讨公司及其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形成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公司治理理论、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管理层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等。

1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企业物流效率、效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库存控制、供应商开发、客户服务、物流和配送等活动,以有效地支持企业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并通过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和集成的管理思想、方法把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一个虚拟的整体,通过信息共享来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

12. 服务管理。服务管理以服务流程及服务效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类服务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控制问题的应用性学科。服务管理在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和服务系统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各类分析工具优化系统的性能,以提升服务系统绩效。服务管理的研究范围包括服务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服务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服务收益管理等。

1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以企业未来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管理问题,侧重研究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目标、机制和策略体系。战略管理研究具体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竞争战略、产权重组与资本运营、资源战略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与成长性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品牌战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企业经营与环境分析、垄断与反垄断、现代产业政策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共政策、企业可持续发展等。

14. 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是以成长机会和策略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个体、组织和产业层面上的创业活动过程、问题及创业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在深入理解创业环境、不同层面的创业机会、资源整合、价值开发与实现的基础上,形成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创业环境、机会识别、机会开发、资源整合、创业融资、创业决策、创业营销、新业务开发、公司内创业、风险投资等。

15.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两型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16. 资源经济与管理。资源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为基础,结合矿业工程、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通过经济分析来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优使用及其与人口、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资源经济与管理问题的学科。主要内容有:资源安全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资源节约与环境安全研究、矿产品期货与大宗矿产品交易研究、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资源产业科技战略研究。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实行弹性学制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6年(直博生学制为4-6年),博士生课程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允许博士生分三阶段完成学业。

2.培养方式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博士生入学以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一式三份,经导师签字、系主任审查、主管院长批准后,分别存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本人。执行过程中确需更改,应在有关项目执行前一个月按原批准手续办理更改手续,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3)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与课程

1.学分

实行学分制。工商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13学分以上的总学分。跨一级学科(非工商管理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加修所考取学科专业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4门以上。

2.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课)、专业学位课(必修课)、加修课三类。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

工商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周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0101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4

2

必修2学分

专业

学位课

120101201

120101302

120101500

管理研究方法论

高级计量经济学

经济管理前沿专题

16

16

32

4

4

8

1.0

1.0

2.0

必修4学分

培养

环节

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春

必修7学分

00000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春

000001803

博士生资格考试

1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春

000001806

社会实践

1

秋、春

120111204

020211202

020211205

120111205

管理统计学

高级微观经济学

经济博弈论

高级运筹学

32

32

32

32

2.0

2.0

2.0

2.0

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研究生必修4门

3.课程免修

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达到出国人员要求者,凭考试成绩单原件申请免修。

研究生入学前在我校全脱产与研究生同堂听课,学习的有关研究生课程成绩,经本人申请可以免修。

4.形势与政策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为2学年,考核合格计2学分,才准予答辩。

5.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应参加2年以上的学习研讨,参加学术研讨次数不少于25次。每次研讨均要有书面报告作为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博士生学术研讨的组织和考核由导师和学院共同负责。

工商管理科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听取2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每学年在学院范围内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六、社会实践

管理学应届毕业生考取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必修环节。博士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可以是讲授课程部分内容、协助指导硕士生、带实习、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时为50学时,博士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由学生所在系安排和考核。

七、学年考核与筛选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对博士研究生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资格考试

博士研究生在作选题报告考评之前必须进行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资格考试在第三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期进行。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下旬。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的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本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6)基础和专业外语水平。

资格考试由学院组织成立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担任负责人。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部分由学院统一组织命题,含专业基础类试题和研究方向类试题。外语是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可补考一次;补考须随同下次由学院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进行,不另行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其学籍。

九、选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选题报告考评在第三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期进行。选题报告考评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下旬进行。

选题报告由学院或导师所在系组织专门考评小组进行考评,考评小组一般由五名以上有高级职称或在课题相关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教师组成,其中除博士生导师本人外,必须有已指导过博士生的教授参加,并且尽可能占较高例。博士生应向考评小组作全面选题报告,考评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后,填写具体评审意见。

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补作开题报告一次,并须随同下次由学院或系统一组织的选题报告评估进行,不另行安排。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应终止其学籍。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学位论文进展与考核

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由学院布置,分系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

1、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SSCI、A&HCI检索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构成学位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论文3篇,其中要求1篇论文在前3级上发表;或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见下表)。以上发表的论文应以米乐(中国)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2、标准

级别

刊物或论文类型

评分标准

第1级

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

8分

第2级

被SCI、SSCI检索且影响因子≤0.5的国外期刊

5分

第3级

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文学评论,已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SCI、SSCI全文检索,中南大学定的权威期刊

4分

第4级

A类

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管理评论、南开管理评论、公共管理学报、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求是、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书评不算)、情报学报、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国际贸易问题、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已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EI检索,中南大学定的一级期刊

3分

B类

预测、运筹与管理、数理统计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已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被EI全文检索

3分

第5级

其他CSSCI、CSCD期刊论文

2分

十二、博士生论文评审、答辩资格审查与答辩

1、博士生在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及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核认可,并在博士生导师所在系或跨系作学术汇报(预答辩)后,提交学位论文3份进行院内评审。学位分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院内论文的评审情况、导师推荐和导师所在系审查意见,进行学位论文校外送审资格审查。

2、博士学位论文校外专家评议,由校学位办统一办理。寄送份数为3份,回收的同行评议为3份。同行评议意见返回数中均认为达到博士论文水平要求的,方能组织答辩。

3、博士学位论文校外通讯评议通过后,方可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领取答辩材料,组织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5或7人,均应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应超过半数,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且至少应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除外)。

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会议记录、整理论文答辩材料等工作。研究生本人不得参与组织接待工作,更不得探询与答辩有关的问题。

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答辩。

5、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可由导师与所在系主任协商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向各受聘者正式发出聘书,组织论文答辩。

6、博士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并作出决议,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以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晓红、邓 超、冯正强、龚艳萍、韩庆兰、洪开荣、胡振华、黄健柏、刘咏梅、罗新星、饶育蕾、任胜钢、王昶、肖序、熊勇清、游达明、岳意定、张颖

一、课程学习阶段 负责部门:研管中心

博士生根据培养计划进行课程学习,达到规定学分和绩点,方可进行论文选题与开题。

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程序(2014)

三、论文写作阶段 负责人:导师

1.博士生必须在攻博期间按学院要求的标准发表与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2.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者,应经导师审阅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四、论文预答辩阶段 负责人;导师及导师所在系系主任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在论文院内评审前进行。由导师邀请本学科专家3-5人参加。《预答辩评价表》于预答辩结束后一周内交研管中心(管理楼402室)。

二、论文选题与开题阶段 负责人:导师及导师所在系系主任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要求在查阅12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在中南大学研究生网站下载选题报告空白表格,完成后交导师进行修改和审核,由导师邀请本学科专家3-5人参加进行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完成的《开题报告评价表》与《选题报告》于报告会结束后一周内交研管中心(管理楼402室)存档,并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录入《选题报告》。

五、论文院内评审阶段

1论文提交

(1)提交时间:310前、910(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申请答辩》信息)

(2)院内提交材料:《商学院博士论文内部送审申请表》、论文(匿名)3本、《米乐(中国)博士论文内部评审表》3份、攻博期间发表文章原件及复印件1份。

2、院内专家匿名评审及会评

(1)评审时间:310325910925

(2)评审办法:以匿名评审专家打分结果为依据,院学位委员会对论文实行末位淘汰制。

(3)评审结果处理:审查通过者继续下一环节,未通过者推后半年重新提交内审。

3、根据评审意见论文修改及再审

(1)修改时间:3254159251015

(2)修改要求:对院内匿名评审及会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并填写修改说明表。

(3)论文再审时间:41542010151020

(4)提交材料:论文修改说明表3份、修改论文3本。

4、修改后论文通过《学术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未通过检测者将推后半年重新提交内审)

论文电子版提交时间:4月8日—18日;10月8日—18日

5、论文外审资格审查:提交材料:《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审批表》2份(要求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下载),要求:完成所有的规定学分和绩点要求、论文通过内审和再审、发表的文章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送审要求、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复制比低于学校规定要求。

六、论文校外评审阶段

1、研究生本人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审核材料:《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审批表》1份、攻博期间课程学习成绩单1份(此项由研管中心提供),发表论文原件和复印件1份。

2、研究生本人向学位办提交审核和论文送审材料:《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审批表》1份、论文(匿名)3本,《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3份、发表论文复印件1份。

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审核

论文校外评审意见返回后,按《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09〕10号)达到要求,学院将组织博士论文答辩会。每年65日前125日前完成答辩程序,并符合学位申请条件者,可以提交到当前学期的学位分委会进行审查。学位分委会每年于6101210将召开会议审核学位申请材料。通过学位分委会审核的学位申请材料报校学位委员会。

八、领取学位证书程序 负责部门:研管中心

博士生在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界面下载“中南人学研究生离校手续单”,办理所有手续后,到研工办(417)领取毕业证;学位授予15天后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402)领取学位证。

楼研管中心(402室)领取证书。

(责任编辑:博士及博士后教育)

米乐(中国) 版权所有©2003-2018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江湾楼 电话:0731-88879391,88836197 Email:sxyybyx@126.com